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付出再多也不等于我爱你

发布时间:2016-08-15   作者:心理科 蒋巧   来源:本站   点击数:92574

  最近接诊了一对夫妻,妻子带着满腔怒火在治疗师面前控诉丈夫出轨。在他们的争吵中,我听到最多的话是“我为这个家、为他付出这么多,他却背叛我”。

  这样的剧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上演,接下来就是社会的道德评判,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道德评判永远无法挽救一段关系。在夫妻治疗中,治疗师并不是道德法庭的法官,是要引导他们自我觉察他们的夫妻关系的模式,帮助他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在维系他们的婚姻关系?是什么阻碍他们夫妻关系的发展?

  在婚姻中最重要的是亲密关系。没有亲密感的婚姻,通常只有两种结果,离婚和出轨。很多中国婚姻,都已经不再是亲密关系,只是责任关系、义务关系、亲情关系。但什么叫亲密关系?亲密关系是两个人之间彼此有呼应,情感能量可以流动的状态。举个细节,当老婆说想要吃苹果,老公立刻呼应一声,开心的把苹果递过来,这就是亲密。如果是老婆觉得有义务为家人付出,像一道程序那样,每天为老公、孩子削好苹果,并劝说老公、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因为书上说苹果营养丰富,可以补充维生素。这样的过程中,没有亲密,削一辈子苹果,也不会创造幸福流动的感觉。

  又是什么阻碍了亲密关系的建立?亲密的能力,天然的来自于童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早年因各种原因父母不能行使父母的功能,或者在情感上被父母忽视,让孩子过早失去了亲密依恋体验,成年后也不知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于是发展出各种补偿策略,比如承担太多责任、过度的寻求他人的认同,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

  这些策略,我们并不一定能清晰意识,很可能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控了自己的一生。这些策略,都是在童年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比如,在重男轻女的大家庭,作为女儿尤其是中间的女儿,是家庭中得到父母关爱最少,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人。若想被关注,通常她要勤俭节约,辛苦干活,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才能与父母建立亲密感。童年的生存策略,烙印在潜意识里,成了控制自己一生的信念:我必须要辛苦付出,才能获得爱。带着童年的烙印走进关系,女人越感觉到婚姻中的危机,就会越付出,越付出,婚姻危机越大。不幸童年造就的潜意识魔咒,让很多女人相信,我付出越多,如果对方想离开我,他会很内疚,于是不会离开我。而事实是,内疚感是人类最不愿意承受的感觉,所以古有剔骨还肉一说,现有很多男人宁可净身出户,也要离开这个家庭。当一个人在关系中不断牺牲自己、辛苦付出,会累积越来越高的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像一座堤坝,拦截了爱和亲密的流动;道德资本越高,这个关系越趋近死亡。如果你经常在关系中觉得自己在牺牲和付出,有怨气产生,那么仔细觉察一下,我的潜意识被什么样的魔咒控制着?不幸童年写给我们的魔咒,是可以解除的,这需要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不断觉知。一旦发现自己有付出感,就提醒自己,醒一醒,回到内心问自己:做这件事情,是我自己想要的吗?比如做饭时,若发现自己在抱怨油烟,抱怨丈夫不帮忙时,可以回到内心,问问自己,我想要做这顿饭吗?如果想要,就带着爱,享受给自己和家人做饭的感觉;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卖,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要活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活在为别人付出的妄想牢笼中,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婚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下一篇:产后抑郁     上一篇:不肯吃饭的女孩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