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是在你看不清方向的路上为你点亮一盏灯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来做心理咨询就意味着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对于心理咨询有一种有意识的排斥。其实在西方国家,心理咨询早就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影视作品中。我们也越来越多的看到与心理咨询有关的内容。比如香港警察在执行警务过程中开了枪,打死打伤匪徒,事后都必须经过心理辅导,在心里评估合格后才能再次配枪执行公务,等等。
心理咨询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只要对它稍加了解,放松心态,就不会抗拒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的变化。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方式越来越复杂。每个人所要面对的人和事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压力一个没处理好就会让我们的生活崩溃。
有一位年轻的已婚来访者前来咨询的问题就是对于前途无法选择:是留在家乡相夫教子还是到别的城市发展事业。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为来访者梳理困境的头绪,该来访者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之下成长的,一直表现良好。所谓良好,就是在父母的眼中是个听话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是个听话的学生,在领导眼中是个听话的下属,在丈夫眼中是个听话的妻子。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造就来访者顺从的性格。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这样生活下去,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是生活总是和人们开这样那样的玩笑。一次偶然外派工作的机会给来访者的封闭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让她意识到外面有另一番天地,并且可能更加适合自己。
矛盾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选择一种可能定要失去另一样,来访者温顺的性格让她没有办法与家人商量这件事,所有的纠结放在心里,从而出现一系列焦虑症状,失眠,心慌,食欲减退,躯体疼痛等等。
咨询师为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来访者在面对前途的选择时感到的焦虑其实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来访者的自我意识在冲突中觉醒。如果没有遇到这种困境,来访者很可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庸庸碌碌过完一生。现在有这么一次机会,让来访者选择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是为家庭牺牲自我。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认识到问题的核心并不是选择哪条路,而是选择用何种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这种选择其实不存在对错之分,关键是站在哪一个角度用什么眼光审视人生。
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一扫刚走进咨询室时的阴霾,双眼有神,对咨询师说:“我想我不用再来了,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这样的来访者还有很多,他们并不是因为有心理疾病才需要做心理咨询,而是在人生遇到困境时在心理咨询中寻求到一种心理支持,这很重要。就像刚才介绍的那位来访者,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没有带有任何主观色彩,告诉来访者该怎么做,但是咨询结束后来访者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心理咨询是在你看不清方向的路上为你点亮一盏灯。虽然不能告诉你该往哪儿走,但至少能为你照亮脚下的路。
由此可见,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是心理咨询的受益者。在如此庞大的需求市场面前,心理咨询工作者应该无比庆幸,满怀热情的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和业务水平,用以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水平。另外,也要放下身段,与群众更加近距离接触,让他们了解心理咨询的真实面目——心理咨询不过就是维护人们心理健康的一种手段,没有什么神秘的。
长此以往,心理咨询必将像空气和水一样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我们的行业与国民的的心理健康必能在相互促进中快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