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相关部门>芜湖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

2024年第四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展

发布时间:2025-03-04   作者:   来源:精神卫生指导中心   点击数:254

     【总体工作进展
      1.心理热线与心理援助
    (1)24小时心理热线
      10-12月,累计接听市民来电1015人次,其中成功干预高危来电1人次。组织开展心理热线接线员技能培训督导3场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演练1场次,累计参与46人次。
    (2)心理危机干预
      10-12月,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选派心理专家团队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5场次,干预关于刑事案件受害人家属、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等相关人员33人次,有效降低了次生灾害的风险,受到相关部门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2.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1)10-12月,精神卫生指导中心组织心理专家为芜湖市社会(儿童)福利院14名儿童开展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疏导共96人次。
    (2)10-12月,市四院为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芜湖运泰集团有限公司、公安人员等高压职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体检服务2365人次。
      3.精神卫生日系列活动
    (1)10月10日,芜湖市卫健委、市四院、镜湖区多部门联合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共建共治共享 同心健心安心”主题义诊宣传活动,各县(市)区同步开展进校园、街道、社区等多形式义诊宣传活动50场,发放精神卫生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开展讲座79场次,受益6500余人。利用网络媒体向大众推送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广大群众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消除歧视。
    (2)10月10日,市精神卫生质控中心举办芜湖市首届精神科医师职业技能竞赛。
    (3)10月,开展芜湖市“最美精防人——我的故事我来说”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4.政府推动与医校合作 10-12月,市四院持续与教育局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完成第二批心理老师到医院跟岗研学,“百场心理专家进校园宣传教育讲座”,开展以“阳光快乐 健康成长”为主题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截至12月底已开展54场次,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家长、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和教育能力。
      5.心理健康科普宣传
      10-12月,开展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等心理健康宣传活动65场,受益28000余人。
    (1)10月10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安徽工程大学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200余人参加。
    (2)10月15日,选派心理专家赴经开区公安局,为20余名公安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3)11月19日,选派心理专家赴繁昌区公安局,为40余名公安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4)11月19日,选派心理专家赴中江中学,为学生家长开展以“如何高质量陪伴孩子”为主题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现场300人参加。
    (5)11月20-27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安徽师范大学,开展心理健康知识4场次,受益150余人。
    (6)11月29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南陵县医院,为100余名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7)12月7日,市四院心理专家葛毅应江西万载县政法委邀请,赴万载县,为200余名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开展家庭治疗技术培训。
    (8)12月25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安徽师范大学,开展线上线下关于“家校沟通技巧”等心理健康讲座,受益师生、家长160余人。
      6.全市精神卫生工作推进
      10-12月,市卫健委陆续开展“基于精康融合背景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实践与探索”暨“老年性痴呆防治核心技能与管理新进展”培训班、心身相关障碍规范化诊疗培训班等,参训人数达200人次。
      11-12月,开展全市基层精防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采用“就近划片,集中培训,现场交流”的形式,分别在9个县(市)区分批次开展了10场培训,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1280余名精防工作者参加培训。
      12月,市卫健委组织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第二代长效针剂门诊治疗工作推进会,拟于2025年1月正式启动医疗评估和针剂使用。
      7.精神卫生对口支援工作
      10-12月,市卫健委组织市四院对口支援团队赴南陵县、镜湖区、繁昌区等县(市)区,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累计筛查与诊断复核患者1555人次,技术指导533人次;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25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5945张,累计受益2788人次。
      8.精神卫生质控与督导
    (1)10月11-14日,市卫健委带队对9个县(市)区开展2024年下半年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专项督导。
    (2)数据质量控制
      ①知情同意但无随访记录患者。截至12月31日,全市5名知情同意在册患者无随访记录。各县(市)区应加强患者随访管理,提高患者随访及时性,做到应访尽访。
      ②持续不服药患者。截至12月31日,全市持续不服药患者709人,占在册患者的3.28%。请各县(市)区加强对患者规律服药指导和宣教,减少持续不服药患者人数与比例。
      ③“医嘱勿需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截至12月31日,“医嘱勿需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全市共118人。各精防医生应严格按照精神科医生医嘱填报此选项。
      ④失访患者数。截至12月31日,全市累计失访患者9人,占在册患者的0.04%。对失访患者,精防人员应当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如实记录。
      ⑤患者流转情况。截至12月31日,全市报告卡迁入基层超过5日未处理转区县19人次,基层之间迁移患者超1个月未处理退回89人次;迁入待处理871人次。各县(市)区加强信息质控,对滞留在区县级的患者及时进行二次分配,并督促精防人员尽快处理流转信息。
      9.严重精神障碍项目管理与信息报送
    (1)686项目工作及日常管理。686门诊救助项目申报患者免费435人,免费服药和检查工作已于2024年12月31日结束。
    (2)发病报告卡、出院信息单报送。10-12月,全市报送发病报告卡845份,出院信息单822份,其中危险性评估三级及以上发病报告卡101份、出院单92份,信息交换至市公安局。
      10.荣誉成绩
    (1)11月24日,芜湖市卫生与教育部门携手开展的《医教合作,跟岗研修—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项目,从全国各地200多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心理健康促进优秀案例”,并在学术会议现场进行展示交流。
    (2)12月20日,市四院情景剧《我们要幸福》在第二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情景剧展演活动,荣获全国八强之一的“特别推荐剧目”。
    (3)12月30日,我市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吕美秀报送作品在安徽省“最美精防人一我的故事我来说”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视频。

    【各地工作进展】
      镜湖区:①12月中旬,开展今年第三次重精患者诊断复核与风险评估工作。②第四季度卫健、公安和各街道协查和处置警情共计47起。同时,发挥精防医生、民警、村社干部、网格员、监护人“五个一”关爱帮扶小组作用,抓好随访管理,确保“找到人、吃上药”,防止发生肇事肇祸事件。③引入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助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对社区居民、学生、学生家长、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特殊人群等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等情况的人群,以及家庭、生活、工作、婚姻等矛盾突出群体进行心理健康驻点咨询服务。
      繁昌区:①11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综合督查组来繁昌检查精神卫生工作。②11月26日,区委政法委书记唐兴耿调研各医疗卫生机构及区疾控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对全区严重精神障碍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实地查看信息系统。③11月29日-12月2日,联合区委政法委、公安、民政等部门对全区开展下半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联合督导,各镇(经开区)均能有效落实相关政策规定,关爱帮扶小组发挥重大作用。④12月26日-31日,开展全区基本公共卫生督导,重点检查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开展电话调查和入户随访工作。
      鸠江区:①2024年第四季度(10月29日、11月18日、12月26日)共召开3次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②10月22日,邀请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华人策略celue专家莅临我区,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工作培训,共有相关部门、各镇街、社区(村居)以及医疗机构等约300人参会。③11月5日-6日,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委、鸠江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残联等部门联合,组织对全区9镇街开展精防工作专项督导。④11月19日-22日组织开展全区诊断复核工作,共完成811例患者诊断复核。
      三山经开区:①人社局联合三山街道打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康乐家园”项目,通过组建精防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村居干部+志愿者模式,对长期居家或出院后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等服务,为探索精神障碍患者更好回归和融入社会道路。
      湾沚区:①10月30日,区卫健委举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培训会,区卫健委、疾控中心、各镇街精防骨干参会。
      弋江区:①12月17日至18日,弋江区卫健委精心组织精神科专家团队,针对辖区内的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了全面且深入的复核评估工作,参与复核评估的患者数量268人。②12月30日至31日,我委联合弋江分局,创新工作方式,采用“四不两直”的暗访形式,对全区各街道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

     【基层精防】

      湾沚区筑牢基层精防网,守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管理,有效防范肇事肇祸事件发生,湾沚区多举措做优做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抓组织领导,促体系完善
   (一)高站位引领。湾沚区成立由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精神卫生工作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健委,政法委、公安、司法、财政、民政、残联、医保、人社、教育等多部门为成员单位。
   (二)高标准谋划。印发《芜湖市湾沚区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救治管理工作方案》,明确5个方面20项重点任务;制定镇综合管理小组(村居关爱帮扶小组)会商、调度、考核、例会等工作制度。
   (三)高效率推进。区卫健委联合“向日葵”心灵驿站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委托芜湖心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驻区心理健康服务。截至12月底,“向日葵”心灵驿站已接受50余名未成年人的咨询,心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已提供18人次心理咨询服务。
      二、抓全面摸排,促精准管控
   (一)优化信息交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芜湖市湾沚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交换工作的通知》,明确区、镇、村各级各部门信息交换的时间、内容及要求,以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属地信息交换的要求。
   (二)细化日常管理。积极推动个案解决,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通知》,明确患者日常管理口径,要求各镇将重精患者管理情况纳入政法委员联席会议内容,按月调度;深入开展复核诊断,组织专科医院采取集中和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复核,全年累计复核诊断1578名患者,复核诊断率为76.63%。建立公安预警信息及时处置机制,累计处置公安预警信息116起。
   (三)深化摸排行动。印发《湾沚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疑似)集中摸排化解工作方案》,组织各镇采取多种形式摸排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疑似)底数,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台账。截至目前,全区共摸排疑似患者110人,其中已确诊或排除65人。
   (四)强化包保措施。对于“五未一不一失”、无监护、弱监护等人群,采取镇村包保措施,由各镇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组织村(社区)干部及辖区民警走访,填写关爱帮扶活动记录表,记录患者生活及服药情况。
      三、抓人员培训,促规范服务
      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人员培训,组织区疾控中心、镇卫健办、镇卫生院共计20余业务人员培训“重精”信息管理系统;对400余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家属监护职责,提高监护人日常生活监管能力,督促患者按时服药;组织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残联、镇卫健办、镇村精防工作人员共计120余人培训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患者应急处置等内容。截至12月底,全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2059人,规范管理率99.42%(同比增长4.15%),服药率99.08%(同比增长10.04%),规律服药率95.53%(同比增长18.71%)。
      四、抓督导考核,促责任落实
      制定《芜湖市湾沚区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考核方案》,明确对各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结果运用。区卫健委建立定期分析调度机制,6月联合多部门对各镇开展“重精”管理督导,9月开展半年督导“回头看”活动,11月联合区委政法委深入各村(居)开展常态化指导工作。截至12月底,全区面访率99.81%(全市第一),体检率99.32%(全市第一)。
                                                                                                                       (供稿:湾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汤常春)

      点亮希望,照亮未来——三山经开区“康乐家园”社区康复侧记
      近年来,为补齐精神卫生康复体系短板,减轻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促进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山经开区聚焦精神障碍患者康复阵地建设和服务质量提升,率先启动了政府购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
      2023年10月,三山街道三华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承接并实施三山街道精神障碍康复社区“康乐家园”项目,以“社会化、综合性、融合式”为核心,招募并组建了由三山卫生院精防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村居干部+志愿者等23人组成的多学科服务团队,统一进行岗前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为三山街道辖区内的近200名精神障碍患者和疑似患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康复服务内容,铺设了一条回归社会的希望之路。
    (一)“一人一档案”,提供精准化服务
      三华社区“康乐家园”项目每月一次组织由“精防医生+心理咨询师+社工+村居干部或志愿者”组成的“3+1”服务团队,对辖区内居家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入户探访,详细了解服务对象目前的生活、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同时向服务对象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密切联系。项目自实施以来,共计走访了7个村居的160多名精神障碍患者,并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填录基本信息和需求,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网格基本建立,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研判逐渐精准化,为后续个性化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一人一方案”,提高患者社会参与度
      社区“康乐家园”项目运用“医社同行”模式,把精神医学与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结合,在关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对患者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和家庭的情感支持。截至目前,通过医社合作,共有13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到提升,实现了从不服药或间断服药到遵医嘱规律服药的转变。开展“康乐家园庆元旦迎新春趣味运动会”、“关爱精神障碍妇女,情暖‘三八’节”手工制作活动、“关爱特殊母亲 共享幸福时光”母亲节健康讲座等康复训练小组活动,通过“击鼓传花”游戏、手工制作鲜花和爱心“手指操”练习等,锻炼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手能力,增加与他人交流互动,鼓励引导精神障碍患者敞开心扉,释放压力,重拾信心,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三)“一人一帮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为进一步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水平,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更好地回归和融入社会,社会组织对登记在册的精神障碍患者,联系各村居党组织指定一名离患者最近的党员中心户与其牵手结对,以党建引领促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服务工作。党员中心户密切关注结对的患者病情发展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事,及时向社区组织和村居反馈;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定期上门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指导100余人次,加深了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家庭成员培育信心、保持良好心态,及时疏导其改善负面情绪;提升了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感受到被关爱及陪伴的感知能力,帮助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归属感及幸福感。
    (四)“一人一计划”,制定回归社会时间表
      自开展康复服务以来,专业团队通过科学的研判分析,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量体裁衣”,科学开展生活技能、认知训练、社交礼仪、躯体管理等多种针对性康复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系统康复训练,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社区康复服务的认同进一步提升,参与度及配合度显著提高。在专业团队的科学计划下,针对病情长期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定期走访评估,制定回归社会的“时间表”,目前,已有4名精神障碍患者顺利回归社会,走上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附典型案例:
      三华社区精神障碍患者谷某今年只有16岁,是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的。父母离婚让他患上精神分裂症,五年来一直辍学在家,父亲每天上班就将他留在家里。五年来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也不和父亲说话,醒了玩手机、累了就睡,饿了就吃方便面或父亲留下的食物。自康乐家园项目实施以来,社区精防医生和社工对他十分关注,多次上门和他父亲开展政策宣传和心理疏导,指导父亲换位思考将孩子当作最好的朋友,用心用情来感化孩子,引导孩子走出房间门、走出家门、走出小区再走向社会。谷某的父亲听取了社工和精防医生的建议,经过3个月的努力,如今的谷某,每天都跟随父亲一同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帮父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能拿到部分薪酬。

                                                                                                                          (供稿:三山经开区医疗卫生局,方飞)


下一篇:2025年第一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展     上一篇:2024年第三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展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