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相关部门>芜湖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

2024年第二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展

发布时间:2024-08-1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351

      【总体工作进展】
      1.心理热线与心理援助
    (1)24小时心理热线。4-6月,累计接听市民来电891人次,其中成功干预高危来电11人次。组织开展心理热线接线员技能培训督导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3场次,其中针对学生中高考相关来电问题培训督导1场,累计参与42人次。
    (2)心理危机干预。4-6月,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选派心理专家团队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10场次,干预有关突发跳楼事件、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等相关人员40人次,有效降低了次生灾害的风险,受到相关部门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2.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
   (1)4-6月,精神卫生指导中心组织心理科专家为芜湖市社会(儿童)福利院8名儿童开展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疏导共189人次。
   (2)4-6月,市四院为芜湖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等高压职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体检服务1981人次。
     3.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训
  (1)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培训。5月28-30日,举办2024年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班,来自省内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单位医务人员、全市各县(市)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成员、市公安、教育、民政、残联等系统心理相关工作人员共计120余人参加培训。
  (2)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培训。6月与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心理教师临床跟岗培训项目,首批24名心理教师于6月27-30日接受集中培训三天,现已进入临床跟诊学习阶段。
    4.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医教共建机制。4-6月,市四院与市教育局、弋江区教育局分别签订心理健康服务合作协议,持续与高校联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通过家校课堂、心理讲座、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5.心理健康科普宣传。4-6月,累计开展“六进”宣传活动40场,受益42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5200余份。
  (1)4月12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市纪委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约150人参加。
  (2)4月18日,选派心理专家赴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住院规培医生开展提高情绪及压力管理技能培训。
  (3)4月19日,选派专家赴鸠江区大阳垾小学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14座,近200名师生参加。
  (4)4月24日,选派心理专家赴芜湖市弋矶山医院,为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100余人参加。
  (5)4月24日,市四院心理专家蒋巧受邀赴芜湖第33中学为初三学生家长开展“中考护航”心理健康讲座,现场300人参加。
  (6)4月28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弋江区某部队,为现役军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7)5月17日,选派心理专家徐慧赴天门山小学,为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现场60余人参加。
  (8)5月23日,选派心理专家赴南陵县春谷中学,为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20余人参加。
  (9)5月24日,选派心理专家赴芜湖市育红小学,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00余人参加。
  (10)4-6月,与芜湖电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合作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培训和督导3场次,受益45人次。
  (11)4-6月,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有序开展。5月22日,为安工程大学学生开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讲座,200余人参加;6月25日,为安师大专兼职心理老师开展减压团体心理辅导。 
     6.参与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1)北京专家品牌宣传与影响力。利用自媒体矩阵传播优势,积极报道北京专家在市四院的诊疗案例和成果,有效提升了医疗中心的知名度和专家品牌影响力,累计发布视频13期、文章30条,点击率超过10万15次,更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反响,有效增强了患者及社会对医疗中心专业能力的信任与认可。
  (2)区域辐射与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应亳州五院的邀请,市四院分别于2024年1月30日和6月20日派遣资深心理专家前往该院,进行了两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授课活动,通过跨区域合作助力当地精神卫生事业发展。
  (3)人才培养与进修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精神卫生服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市四院接收了来自安庆的三名教师和社工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进修学习。他们不仅能学习到最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还能深刻体会到医疗工作的责任与使命,为今后在各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7.召开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救治工作系列会议。
  (1)5月15日,市卫健委举办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业务培训班暨工作会议。
  (2)6月4日,我市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丁百静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吴玮,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各精神专科医院负责同志参会。
     8.持续加强精神卫生对口支援工作
     4-6 月,市卫健委组织市四院对口支援团队赴南陵县、经开区、三山区等县(市)区,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及专业技术指导等工作,累计筛查与诊断复核患者2571人次,技术指导498人次;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55场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2878张,累计受益5300人次。
     9.精神卫生质控与督导
  (1)5月,为确保我市社会安全稳定,扎实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市卫健委分管领导带队,按照“四不两直”要求,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工作专项督查。
  (2)数据质量控制
     ①知情同意但无随访记录患者。截至6月30日,全市 11 名知情同意在册患者无随访记录。各县(市)区应加强患者随访管理,提高患者随访及时性,做到应访尽访。
     ②持续不服药患者。截至6月30日,全市持续不服药患者1023人,占在册患者的4.71%。请各县(市)区加强对患者规律服药指导和宣教,减少持续不服药患者人数与比例。
     ③“医嘱勿需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截至6月30日,“医嘱勿需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全市共130人。各精防医生应严格按照精神科医生医嘱填报此选项。
     ④失访患者数。截至6月30日,全市累计失访患者21人,占在册患者的0.1%。对失访患者,精防人员应当立即书面报告政法、公安等综合管理小组协助查找,同时报告上级精防机构,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如实记录。
     ⑤患者流转情况。截至6月30日,全市报告卡迁入基层超过5日未处理转区县19人次,基层之间迁移患者超 1 个月未处理退回89人次;迁入待处理792人次。各县(市)区加强信息质控,对滞留在区县级的患者及时进行二次分配,并督促精防人员尽快处理流转信息。
     10.严重精神障碍项目管理与信息报送。
   (1)686项目工作及日常管理。686门诊救助项目申报患者免费435人,就诊和服药处正常使用中。
   (2)发病报告卡、出院信息单报送。4-6月,全市报送发病报告卡1097份,出院信息单822份,其中危险性评估三级及以上发病报告卡127份、出院单116份,信息扫描推送至市公安局。

    【各地工作进展】
      无为市:①6月6日,召开2024年上半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副院长和精防医生参会。②6月27日,组织召开6月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例会。市政府副市长徐沛沛组织参加,20个镇分管负责人、派出所所长,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参会。会上相关单位分别通报了全市6月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情况,市领导对今年下一步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
      南陵县:①5月13日,召开县级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县卫健委、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医保分局、县残联负责同志参会。
      镜湖区:①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机制:一是开展区级服务管理培训,邀请市四院专家开展培训1次,并就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指导。二是开展街道级服务管理培训,由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指导组,下到街道(社区)开展培训和实地指导5次,疏通工作堵点,提升管理质量。三是开展社区级服务管理培训,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医生就如何更好地发现、筛查疑似患者,服务、管理确诊患者,不定期对所属社区基层精防人员开展培训。
      繁昌区:①5月10-15日,区委政法委、区卫健委联合组织开展心理17健康巡讲进基层活动,邀请市心理健康服务巡讲专家授课,累计开讲7场次,村(居)干部、辖区企事业工作人员、学校师生等共计1000余人参加。②5月30-31日,区委政法委、卫健委、公安、民政、司法、残联等部门联合开展2024年上半年精神卫生综合督导。③6月5日,“人口健康宣教江淮行”走进繁昌区,省级健康巡讲专家针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市、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同志,全区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健康老师、家长、学生等共计100余人聆听了健康讲座。④6月7日,举办繁昌区2024年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培训,区有关部门、各镇、繁昌经济开发区、区疾控中心及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计150余人参加。⑤根据芜湖市心理服务进基层活动安排部署,建设繁昌区心理健康服务分中心,邀请资深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为居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预计7月份开始正式运行。
      鸠江区:①4月19日,区卫健委举办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管理多部门培训会,区综治、公安、民政、司法、残联等相关部门以及各镇街、社区(村居)从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管负责人、精防医生、村医等共计280余人参会。②5月8日,区卫健委组织对辖区内的宁静医院、华康医院、中铁卜家店医院、中铁小杨村病区等四所精神专科医院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管理质控专项督导。③6月13日-14日,参考芜湖市2024年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工作专项督导标准,由区卫健委牵头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赴各镇街开展精神卫生工作联合督导。
      湾沚区:①5月7日,湾沚区召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各镇、开发区分管负责同志,各镇分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②6月,区卫健委联合区18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民政局、区医保分局对各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督导。③区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组织开展4场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主题内容包括中小学生积极应对挫折、从容应考等;开展1场未成年人团队心理辅导活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弋江区:①6月26日,弋江区卫健委联合市精神卫生指导中心举办了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多部门业务培训会,全区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社区基层精防人员共计9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三山经开区:①按照《芜湖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指导意见》要求,落实心理危机干预举措,学校组织、指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开展结对关爱工作,主动关注学生无故旷课、成绩突然下滑、家庭重大变故等异常情况,防范校园欺凌,及时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纾解心理压力,发现问题及时与其监护人进行沟通。

     【精防科普】

      正常人被送进精神病院,误诊风险有多大?没人骗得了医生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则细思恐极的新闻,西安一名妻子把丈夫送到精神病院,结果丈夫好不容易出院后又反手把妻子送进了精神病院,这背后暴露的人性幽暗,堪称现实版《消失的她》。消息一出,瞬间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同时让“正常人被关进精神病院,如何证明自己没病”这个话题再度升温。
      其实,正常人在没有伤害他人或没有伤害他人风险的前提下,是不可能被送入正规精神病院住院的,而且现在正常人被误诊为精神病人的情况几乎不会发生。
      患者能被送来强制非自愿住院吗?
      首先,精神科疾病大部分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一样,也会因为自己觉得痛苦、不适,主动到医院接受治疗。
然而由于精神科疾病的特殊性,处于重度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明显受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影响的时候,患者本人不认为自己患病,或者已经意识不到自己是否患病,已经基本丧失主动就医的可能,就需要由家属及时送诊。
但需要注意,被送到医院就医和强制非自愿住院是两个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除个人自   行到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外,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的近亲属可以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也就是说,家属或者监护人是可以带患者前来门诊就诊的,但是如果疾病严重到要收住院的程度,那么一定是遵照患者本人自愿的原则,除非患者存在伤害自己或者其他人的行为或者风险,也就是常说的如果患者存在“两害”行为和风险,家属就可以强制为患者办理非自愿住院,不用经过患者本人同意。
      “两害”行为里面还有所不同,病人如果是伤害自己或者有伤害自己的风险,家属可以选择让患者住院或者居家自行看护;如果是伤害他人或者有伤害他人的风险,家属则必须选择让患者非自愿住院,家属不同意办理住院的,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为患者办理非自愿住院。
      非患者被误诊的概率大吗?
      精神科疾病的诊断过程通常包括排除诊断、辅助检查、病史采集、精神检查等,整套流程下来误诊的概率很低。
排除诊断就是要通过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可能。
      排除诊断之后就是辅助检查。目前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精神症状量表的评定、眼动测试、心率变异、脑功能等,这些检查的结果将作为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精神科医生和家属了解病情的过程就叫做病史采集,期间主要是家属的陈述,医生会详细的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主要表现、发病时间、治疗经过等,此外还要了解患者的躯体疾病史、精神疾病的家族史、工作和学习情况、人际交往情况等。
      病史采集结束,精神科医生会和患者交谈,期间包括患者自己的陈述和医生的观察和问询,整个过程叫做精神检查。这是医生诊断患者有没有疾病以及是什么精神疾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期间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意识状态、情绪状态、语量语速、记忆力、注意力、逻辑判断能力、合作程度等诸多信息。
      经过详细的精神检查,结合患者的辅助检查和病史采集结果,医生才能给出相应的诊断,包括患者是否诈病、是否“被精神病”等情况。
      在北京安定医院和芜湖市四院,非自愿就诊的人要经过至少两名以上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详细的精神检查和临床观察后才能被诊断为有病。这就让误诊概率变得微乎其微。
      正常人不用担心自己“被精神病”了,但站在医生的角度还是希望我们多给身边的亲人朋友,特别是已经确诊的亲人朋友更多关心,在发现身边的人状态不好时,劝说他们尽早到正规医院筛查、就诊。
      毕竟精神疾病患者只有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减轻疾病对患者今后的影响。
      忘记服药的正确补救方法,你做对了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进客厅,忘了要干什么。打开浏览器,忘了要查什么。话到嘴边,忘了要说什么……
这种堪比“鱼的记忆”,通常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可如果忘记吃药,很多人会忍不住担心,毕竟医生在开药时总会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按时服药”。
      精神疾病的治愈不是短期内能快速实现的,患者的病情恢复和能否按时吃药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但生活总会有各式各样的意外小插曲,让人不小心错过服药时间,或者忘记吃药。
      忘记服药应尽快补服,但如果快到下一次服药的时间,请跳过漏服的这次,不要一次服用两倍剂量的药物。除了上述原则,还有以下情况要格外注意:
      如果药物连续服用时间已经超过一个月,偶尔漏服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因为此时体内已经有一定的药物浓度。反而因漏服而产生的担心、焦虑比漏服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如果处在药物治疗方案的初期,服药时间未超过一周,漏服一顿药或者连续漏服多次药物,部分患者会出现撤药反应,特别是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药物。此时患者连续服药时间较短,体内还未建立起稳定的血药浓度,一旦漏服药物,会导致体内血药浓度出现大幅降低,出现坐立不安、心跳加速等症状。
      按照漏服后尽快补服,避免一次服用两倍药物的原则可以应对偶尔一次漏服的绝大多数情况。至于连续漏服,或者部分对药物反应敏感的患者,有条件的可以尽快咨询医生或者药师,以获得个体化的解决方案。
      如果已经加大剂量服药了怎么办?
      对于绝大多数精神科药物,只要在说明书最高剂量内,偶尔高剂量使用是比较安全的。
      但如果超过说明书最大日剂量很多倍,或者高剂量连续服用多日的,会有药物中毒风险。特别是当患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高热不退、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或者胡言乱语等症状,则需急诊就医。
      当然,对于一些安全性低的药物,如碳酸锂,即使在说明书剂量范围内用药,也有可能出现腹泻、双手震颤等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或者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
      总之,为了安全、合理、有效的服用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千万不要自行调整剂量,以免因药物过量造成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有什么好方法能尽量避免漏服、误服?
      精神疾病跟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多为慢性病,需要依靠长期服药来遏制症状,尽管偶尔漏服、误服不会带来特别大的风险,但是养成规律、良好的用药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固定服药
      如果患者每天的服药时间不固定,服药地点也时常变化,很有可能会因突发事件忘记服药。因此患者可以将每日服药的程序固定下来,例如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服药位置,通过每天重复,让按时服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固定在每天早晨洗漱结束后,早餐前这段时间,坐在家中的沙发上服药,就不会受临时事件,或者其它情况的干扰。
      二、工具辅助
      有句话说得好:“人类最大的优点就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患者可以通过辅助用药的工具,如电子药盒等避免遗忘。智能化工具可以与手机绑定,不仅便于携带,准点提醒患者服药,还可以准确记录所服药物,电子药盒还有闪灯功能,避免在迷糊的时候误服药物。
      总之,“防患于未然”强于“亡羊补牢”,只有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才能保持恒定,达到持续治疗疾病的效果。

 


下一篇:2024年第三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展     上一篇:2024年第一季度芜湖市精神卫生工作进展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