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型人格
控制型人格的影响范围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控制型人格的人。他们就和我们工作,合作甚至是生活在一起,他们精明阴险,暗箭伤人,虚伪欺诈,暗中勾结,使我们的生活悲惨,痛苦不已。因为真正了解他们很难,有效应对他们更难,而在家庭内部,当孩子们面对这样的家长有时候似乎是灭顶之灾。
控制型人格的核心特征是:隐性-----攻击。他们在人际关系中是施虐者和剥削者,将别人视为游戏中的棋子,也会利用对方身上的每一处弱点。
小优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从小外公外婆带大的,父母关系一直不好,最终在小优不到10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之后的数年,父母都没有再婚,纠缠着。最终在小优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再婚了。小优的母亲发现前夫再婚之后频繁的让孩子去父亲那里探亲,联络感情。虽然小优父亲也承诺了会一直承担女儿的教育费用。但是小优的母亲还是会不断的纠缠着,一直到前夫再次有了孩子之后小优的妈妈才感觉到很大的失落。此时小优的病情加重,多次治疗效果不佳。
小美是一枚妥妥的学霸。从小家中条件一般,因为爷爷早逝,爸爸在家中是长子,所以爸爸过早的承担了原生家庭中的重担。小美爸爸的能力比较强,家中所有事物都是他来安排,爸爸的掌控欲望特别强,生活中会使用各种方法让小美完全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事。渐渐地小美经常会感觉不舒服,有时候明明不想做的事情,但是最终爸爸总会使用各种理由说服小美。但是做了之后小美常常感觉很不舒服。最终在小美大学没有毕业的时候发病了。
小鱼的爸爸在单位是领导,平时工作非常忙,爸爸一直忙于工作,对于家中的事物不管不问,虽然妈妈多次提出各种困难,希望爸爸分担一些家中的事物。但是对于爸爸来说工作就是他的全部。妈妈每天忙完工作,回来就是带孩子,时常在家中哭泣。而爸爸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不管不问,直到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才会质问母亲是怎么带孩子的。虽然小鱼小时候周围就有人就建议妈妈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但是妈妈一直不愿意面对现实。一直迁就着孩子,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充当孩子的保护伞。每每当孩子闯下祸事的时候都是爸妈出面花钱搞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闯下的祸事也越来越大。
在上述发病的孩子身后无一例外的都站着一个甚至几个控制型的家长。临床中常常见遇见父母都强势的家庭中的气氛压抑无比,甚至冲突不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轻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调整也许会改善,严重的甚至会进展为重型精神病。所以,我们作为精神科医生也越来越意识到需要广大家长多学习心理学知识,为人父母,一定要能履行到父母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