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过多、秒睡”也是病?带你认识发作性睡病
人的一生中,有将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内容),睡眠质量与健康息息相关,不可小觑。高效的睡眠,可以使人恢复精力、缓解疲劳、提高免疫力、调控情绪、巩固记忆等,让机体状态趋于良好,备战第二天的学习与工作,从长远来看,还关系到大脑、身体及心理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在报告中指出:“睡眠和空气、食物、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所以拥有优质的睡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经常遇到亲友咨询因睡眠不足产生的困扰,殊不知睡得过多、秒睡(上一秒还在学习工作,下一秒就打起呼噜)同样不健康。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犯困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地睡着,要知道,思睡、秒睡也有可能是病哦!说到这里,想问问大家,今天你犯困了吗?
我在脑科医院进修的时候,就遇见了比较典型的两个案例:“睡美人”。TA从初中开始,常常在各种环境下不可抵挡地“秒睡”,比如上课、吃饭、看书、坐车的时候,有时走路还会猝倒。
同学们笑话TA是“瞌睡虫”,父母却认为是犯懒、爱睡觉。有一次,因为坐摩托车的时候睡着了,差点酿成车祸,这才引起了父母的重视,赶忙来到医院就诊。
“睡不够”。刚上高中的TA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睡觉。一觉能睡上十多个小时,即使被同学叫醒,很快又能睡着。起初,TA在听课时不知不觉的睡着,且伴有幻听。情绪激动时常常会突然四肢发软。后来,甚至发展到考试时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参加考试。为此,TA感到十分苦恼,在老师的建议下前来医院诊治。
以上案例初步诊断,他们都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碍,多见于儿童或青年期。临床上以不可抗拒的短期睡眠发作为特点,往往伴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睡眠幻觉等其他症状,合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症。发作性睡病除了影响学习生活及工作外,甚至出现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这类人群还会在行走、驾车时发作而导致意外。
发作性睡病病因迄今不明, 研究指出,可能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美国斯坦福大学Mignot教授报道,患者是因为脑细胞不能分泌一种参与调控睡眠/觉醒周期的化学物质—名叫下丘脑分泌素,这种神经递质缺乏使得大脑无法维持清醒状态而经常犯困。
在中国,每2000人就有一位发作性睡病患者。有超过70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人数不足5000人,也就是说,大多数患者不自知。因发病率低,识别率不高,易被误诊抑郁症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对于这类人群,应避免随意贴标签,必要时应及时至医院诊治。被确诊为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可以通过调节生活方式来改善日间睡眠,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规律性白天短暂小睡,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针对日间嗜睡、消除猝倒的药物;心理支持治疗等,以期获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避免歧视造成心理精神压力。还需提醒的是,避免独自远行,不要从事高空、水下作业,更不能从事驾驶车辆,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