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赶走孩子内心的阴霾
医生您好:
我是孩子的妈妈,女儿今年7岁,小学一年级。我和孩子爸工作都是很忙的那种,平时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孩子奶奶嫌在城里住着太闷,所以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让她奶奶接到城郊老家去带了。偶尔我和她爸抽空就过去看看。
刚开始送过去的那段时间,女儿情绪很低落,经常想念爸爸妈妈。每次我过去看她,她总是哭喊着跟我回来,甚至躲在后备箱里不肯下来。后来也就慢慢的习惯了奶奶家的生活。转眼间,三年过去,要上小学了,我们就把她接回了我们身边。我以为,女儿回到爸爸妈妈身边生活会是快乐的。但是,这几个月来,女儿的表现让我感觉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很明显的就是女儿话少了很多,每天都沉默寡言,心情郁郁寡欢,我觉得她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从幼儿园跨越到小学还不适应,也尽量的多跟她聊天。可是觉得她不愿意和我多说话,甚至向我发火,很敏感。她的老师跟我说,她在学校里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大多数时间是一个人呆着。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前些天,因为一个手工做的不让她满意,她就直接扔到地上砸碎了,后来的几天,她说不想上学,不想去学校,赖在床上不肯穿衣服不肯起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上学没有意思。
我承认,也许女儿的这些表现,都是之前我们对她关心的不够。可是现在面对 她一天天消瘦下去的小脸和倔强的脾气,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请帮帮我。
瑶瑶妈妈
瑶瑶妈妈你好:
从你的来信中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很焦虑、无助,但负面的情绪并不利于你处理目前面临的困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一个孩子来说离开她熟悉的环境和养育者是一件非常重大的创伤性事件,特别是在她第一次离开父母去奶奶家寄养,当时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低,还不足以理解父母的“无奈”。我毫不怀疑孩子奶奶对孙女的照顾和爱,但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不可替代的,与父母的分离在她的内心体会到的是被父母“抛弃”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撼动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当她慢慢适应了奶奶那边的生活时,又再一次的经历分离,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所以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安抚她受伤的心灵。
我个人认为,孩子在未成年之前尽量不要离开养育者(多数是父母)的监护和他(她)熟悉的环境,因为人物和环境的变迁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是他(她)对世界、对人的基本信任的感觉。安全感好的孩子内心的信念是: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我是被大家喜欢的人、遇到困难我是有能力处理好的。而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他人和自己是充满否定,与人难以发展成安全性依恋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要么表现的懦弱、内心、少语;要么表现的对挫折不能忍受,往往是剑拔弩张,身上长满了刺,以保护自己。很多厌学的孩子,其实不讨厌学习本身,而是讨厌学校的环境和人,在学校并不被大家接纳和喜欢,但这种感受也是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能很好的接纳自己,就能接纳他人,遇到人际冲突时往往采用过激的处理方式应对,最后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坏孩子”。
我也能理解现在很多父母因现实的原因,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长辈家的现象。为了减少对孩子心理的影响,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能说丢就丢;常常向你的孩子传递父母是多么的爱他(她);答应的事尽量做到,让孩子能感受到他(她)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所以瑶瑶妈妈你也不要太着急,毕竟孩子还小,还是有时间去修复内心的安全感的,发展良好的安全性依恋关系。你要尽量对陪伴孩子;当孩子犯错时,要了解犯错的原因,允许她的情绪表达,诱导孩子用合理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批评,过多的批评会加深孩子对自我的看法:我是个不被人喜欢的孩子。更不要去威胁孩子,说“不听话就不要你”之类的言语,这无疑是在孩子的伤口撒盐;给与孩子安全感不仅要给予恰当的爱,也要给予孩子恰当的规则,规则的制定不是单向输出的、孩子必须执行,而是要在鼓励和表扬声中强化孩子好的行为规范。做一个内心稳定、乐观、积极向上的母亲对瑶瑶来说至关重要,希望能尽早将孩子内心的阴霾赶走,还孩子一个阳光的心态。
心理治疗师 蒋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