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了?”——家有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该怎么应对?
医生您好:
之前有一档真人秀电视栏目很火,叫“爸爸去哪儿?”大家在娱乐时也羡慕明星家的孩子好幸福。相比之下,我们兄妹几个也常常想,我们的爸爸去哪了?
我爸爸今年74岁,是位中学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在我们小时候的印象里,爸爸是一位严厉与慈爱兼于一身的父亲。我们得了奖励会给我们烧红烧肉的温柔老爸,做了错事会让我们闻风丧胆、避恐不及的厉害老爸。
后来,我们长大了,爸爸也老了,特别是退休后,他越来越来容易忘事,会去了一个地方却忘了去那里做什么。再后来,会经常叫错我们的名字,然后就经常记不得回家的路了。现在,虽然他就在我们面前,但他已经不知道我们是谁,甚至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如果不是家里人照顾着,他会不记得吃饭,不吃药,不喝水。因为他已经不知道这些东西为何物,渐渐的他连饿了、渴了、冷了、热了都不会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爸爸虽然和我们在一起,却已是天各一方、形同陌路。我们的爸爸已经生活在自己内心中的哪那个我们大家都不太了解的世界里了。我们不懂,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老爸,到底去哪儿了?他还会回来吗?
云
云:
你好,你父亲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也称老年期痴呆。它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性疾病。目前虽然没有可能治愈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治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延缓痴呆的进展,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减少看护者的照料负担。
首选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疾病状况,据此选择可行和合适的干预方法。
其次对于严重痴呆不同的痴呆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重点,如轻度痴呆患者治疗方案的重心是帮助患者及家属尽快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消除病耻感;识别患者已缺损和尚保留的功能并提供应对这些问题的专业建议;告知照料者他们可能获得所需支持和帮助的机构及社会团体;积极进行药物治疗以改善认知缺损症状;同时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可能伴发的抑郁症状。对中度痴呆患者,以加强看护,防止意外和积极进行促认知药物治疗为重点,同时需及时设别和治疗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对重度痴呆患者则以加强生活照料和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
此外,对轻度痴呆没有合并明显的精神症状或躯体疾病的患者,而家里有人力可以照顾的可以在家照料。在家照料要添置与改造患者的生活用品,如特殊身份标示:给病人随身携带标示卡,卡片要写上其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防万一走失,可得到他人的帮助,也可以在其衣物的领口、袖口等处缝缀布质标示,必要时在患者穿着的各件衣物说都缝缀同样的布质标示,以防患者遗弃部分衣物后仍有可能被他人发现其他衣物上的标示。还有居家用品购置于改造:日常用品应不易打碎,患者可能触及的危险物品要采取一定的保险措施,购买或改制必要的防护物品如煤气开关锁、水龙头锁等;地面尽可能平整干爽;在洗手间设扶手,以方便患者扶持,减少跌倒危险;应妥善收藏厨房的刀剪等危险物品。阳台应装防盗网或反锁通往阳台的门。饮食方面:应给易消化、低脂肪、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鱼松等。为减轻、预防便秘,可适当增加食物中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的比例。对于因牙齿病变引起咀嚼困难可能影响食物消化的患者,可给予软饭和碎菜。痴呆患者进食的速度要慢,不宜催促,以防噎食或窒息。 同时在家可以放一些能唤起愉快体验的熟悉音乐、歌曲稳定患者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