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你是不是顽固性失眠?

发布时间:2016-08-15   作者:主任医师 夏仲   来源:本站   点击数:92674

  每周一的睡眠专家门诊,总有患者这样问我:“医生,我是不是顽固性失眠”?

  其实很多患者都已经在百度查过了。顽固性失眠往往由于心理因素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有疲倦感,夜晚越想尽快入睡越难以入睡,加重心理冲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过度担心,自觉痛苦更导致失眠,形成恶性循环,这可以说是顽固性失眠的经典的定义。那么在临床上,顽固性失眠是不是真的很顽固呢?

  其实,真正的顽固性失眠非常少。那种被高度渲染的长时间不睡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病例,临床上是非常少见的。曾经被电视台广泛报道的河南省有一个叫李占英的女人,四十年不睡觉,半夜起来干农活,后来被科学证实,她只是睡眠形式的改变。一般人晚上睡觉,而她睡觉却不分时间场合,这种零星的睡觉加起来甚至超过了一个睡眠好的人。

  首先我们要了解,睡眠是受体内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当一个人疲乏的时候,自主神经系统会自动调节,让人入睡。高级神经中枢有时候可以强制自己不进入睡眠状态,但是这种强制作用并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就好像一个人不能够控制自己心跳、出汗一样。在战争年代,一个战士在行军时,或者在炮火轰炸时他照样可以达到睡眠状态。失眠患者往往都有“想入睡但难以入睡”的经历,其实这就是用自己的高级神经中枢在和自主神经对抗,起到了不让自己睡觉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了解,什么是预期焦虑。为一种没有发生的事情紧张、担心、痛苦,以至内心惶惶,我们称之为预期焦虑。比如说考试,考前大多数人都会有点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以至频繁喝水、上厕所等。适当的焦虑可以让人保持一种好的思维敏捷的状态,对完成作业是有帮助的。一旦事情结束了,这种焦虑也就消失了。在睡眠障碍中,这种预期焦虑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很多失眠的患者真正痛苦的不是在床上,而是在睡觉前。每当夜幕降临时,这些人就开始考虑,“我今晚睡不着怎么办?”“要不要吃药?”“吃多少?”这种过分的担心和焦虑,只能强化自己是一个失眠患者。所以行内有一句话,“焦虑是睡眠的杀手”。当然有一些失眠患者,可能是由于“焦虑症”引起来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次,我们要了解,药物对睡眠的辅助作用。最早治疗失眠,我们采用的是巴比妥类,这类药物虽然效果不错,但其强烈的成瘾性,已经不用来治疗失眠了。苯二氮类药物(安定类,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等)由于其效果更好,成瘾性小,因而被广泛使用。但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苯二氮类的嗜睡、宿醉(第二天起来的时候觉得没力气,像醉酒刚醒一样)等副作用,很多失眠患者还是难以接受。目前已经有非苯二氮类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虽然说明书上同样有各式各样的副作用,但在常规剂量治疗失眠的情况下,其药物副反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我常常和病人说,这种药物就像家里的煤气灶,它只是起到了点火的作用,它唤来的就是你真正的睡眠。

  根据以上观点,我给失眠患者几点建议。第一,正确认识睡眠。睡眠的好坏不是人为可以干预的,有时候考虑过多,会适得其反。通常一些睡眠专家或教科书上介绍的,要注意睡眠卫生,那是对睡眠好的人说的。如果你已有睡眠障碍,而又照此去做,可能会让你过度地去关注,结果只能强化你“睡眠不好”。佛说“随缘”,才是一种好的心态。第二,相信医生,相信药物,“信则灵”。虽然我们的理想是“婴儿般的睡眠”,但药物睡眠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如果你已经存在睡眠障碍,不妨接受这种药物睡眠方式,只有真正接受了,才有可能摆脱睡眠的烦恼。有朝一日,你可能没有药物照样能睡着了。我们不主张病人对药物说明书字斟句酌,能开药物处方的医生是要经过很多年专业学习的,不是一张说明书就能看好病、会用药的。第三,积极地面对生活,化解一切心理因素。世界会随着你的善良、平等、清净、包容,而变得美丽无比。

  如果你做到了以上几点,你再来问,你是不是顽固性失眠呢?


下一篇:嗜睡症有什么症状 6个方法预防嗜睡症     上一篇:产后抑郁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