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正确认识老年抑郁症
在社区老人(65~100岁)中,抑郁症患病率男性27%,女性44%;在基层护理诊所看病的老人,抑郁症患病率5%~10%;在家庭护理、敬老院和综合医院住院的老人,抑郁症患病率高达14%。还有许多抑郁症状不符合重性抑郁症诊断标准,如心境恶劣、居丧反应、离退休综合征及一些伴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约为重性抑郁症的2倍。
一、病因
1、 多巴胺 多巴胺是脑内的一种神经递质,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加,单胺氧化酶B型活性增加,导致多巴胺降解增加,加上多巴胺D1和D2受体大量减少,导致多巴胺能传导降低,故50~60岁又是一次单相抑郁症的发病高峰。
2、 VitB12 VitB12涉及一碳传递(甲基化)反应,为产生单胺递质所必需。当VitB12缺乏时,单胺递质产生下降,可致抑郁。研究发现,VitB12缺乏的老年妇女比不缺乏的老年妇女患抑郁症的概率高1倍。这在重性抑郁症较明显,而在轻性抑郁症则不明显。
3、 心力衰竭 有心力衰竭的老年人,其抑郁症患病率比无心力衰竭的高(37%∶26%),提示心力衰竭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增高,这可能与心脏疾患导致脑部缺血、缺氧有关。
4、 糖尿病 糖尿病增加抑郁症患病率增高,这可能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影响脑能量代谢,导致三磷酸腺苷缺乏,环磷酸腺苷形成不足,继而导致抑郁的出现。
5、 脑血管病 脑卒中病人中约40%继发抑郁症。原因有:一是对中风的心理反应;二是脑缺血的直接后果;后者似比前者更重要。抑郁症患病率在血管性痴呆病人为31%,阿尔茨海默病人为20%,认知正常老人为13%。可见,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与脑缺血有关。
6、 功能障碍 慢性内科疾病可损害老人的躯体功能和自我照顾能力,长期得不到缓解也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生。
二、 临床特征
1、 易感症状 老年抑郁症易表现出退缩和躯体症状,而不是心绪不良。一旦出现快感缺失、精力不足或其他躯体主诉,应考虑老年抑郁症的可能性。
2、 认知 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执行功能比年轻抑郁症病人或无抑郁症老人差,说明年老和抑郁都损害认知。血管性抑郁的认知损害比非血管性抑郁明显,其中语言流畅性和命名损害较多,阻滞较重,残疾也较明显。
3、 自杀 老年抑郁症的死亡率是无老年抑郁症的15~20倍,在感到“此生虚度”的女性中,3年病死率是无该感受的3倍(43%∶14%)。促进自杀的其他因素尚有健康感差、睡眠质量差和缺乏知己,特别伴有早醒明显的病人,因引起足够的警惕。
4、 就诊不足 病人对抑郁症缺乏认识,对患“抑郁症”感到耻辱,或因太抑郁、太绝望,故就诊率较低。尽管抑郁症老人在前一年内几乎都去看过基层医生,但很少有人看过精神科医生,几乎没有到过精神科急诊。
三、 诊断
1、 诊断困难 妨碍老年抑郁症诊断的因素有:(1)老年抑郁症的兴趣减退比心境低落明显,常被误认为是正常老化的结果]。(2)基层护理医生怕揭开病人的情感或心理应激因素,以致在门诊有限的10~15 min内无法解决。(3)老人常伴致抑郁的内科疾病和(或)服致抑郁的药物,这些疾病或药物更能吸引基层护理医生的注意,以致忽视了老年抑郁症的存在。
2、 致抑郁的内科疾病 包括(1)神经疾病。如帕金森病、卒中、脑外伤、痴呆和多发性硬化;(2)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病和糖尿病;(3)其他。如慢性肺病、睡眠窒息和风湿性疾病。
3、 致抑郁药物 包括皮质类固醇、酒精、苯二氮卓类药物、麻醉药和其他中枢抑制药、左旋多巴、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或β受体阻断剂)和某些抗癌药。
4、 血管性抑郁症 血管性抑郁症者比起非血管性抑郁症者的年龄大,起病晚,抑郁家族史少、情感更淡漠,激越和内疚感较少。血管性抑郁症按血管性痴呆的类型分:Ⅰ型是单次皮质梗死后抑郁症,对应于梗死性痴呆。症状类似于原发性抑郁,常有抑郁既往史,伴有右侧皮质损害的还可有抑郁家族史;Ⅱ型是皮质下梗死性抑郁症(老年血管性抑郁症),对应于多发性皮质下腔隙性梗死和宾斯万格(Binswanger)病。症状以淡漠居多,抑郁既往史和抑郁家族史少;Ⅲ型是多发性无症状性脑梗死性抑郁症,对应于多发性梗死性痴呆。
5、 排除居丧反应 在配偶死后至少2月内出现重性抑郁综合征,不考虑为重性抑郁发作,而称之为“居丧”。但如抑郁症严重、有无价值感、精神运动性阻滞和自杀观念,也可考虑为抑郁发作。一般说来,居丧反应不应该超过三个月,至少在半年内应该完全缓解,否则要考虑适应障碍。
四、 躯体功能
1、 卒中 有抑郁史的卒中危险性是无抑郁史的26倍,提示抑郁增加卒中危险性。这可能是抑郁症的精神运动性阻滞导致血流减慢,促发卒中。当卒中伴抑郁时,若康复服务不足,对卒中恢复不利。
2、 心脏病 在急性心肌梗死1年内,患抑郁症的心脏病发作比不患抑郁症的增加。可能是抑郁症的交感神经张力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亢进、吸烟、服药依从性差和康复期间纠正不良健康习惯的能力差所致。当交感神经张力增强时,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增加血小板激活和聚集,促进血栓形成,易致心律失常、室性颤动和心源性猝死。当HPA轴功能亢进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升高,增加心率和动脉压;皮质醇升高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促进心律失常发生。
3、 糖尿病 抑郁症患者控制糖摄入的能力差,故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差,从而恶化糖尿病。有终生抑郁史的I型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能力比无终生抑郁史的病人差。
4、 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双侧关节慢性炎症为特征;而骨关节炎是“磨损性和撕裂性”疾病,以单侧关节局部炎症为特征。急性抑郁症升高白细胞介素6,后者激动T细胞,促进风湿性关节炎炎症,对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影响比对骨关节炎的影响更大。
5、 降低躯体功能 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低,保健消费高,看病、会诊和化验率增加、在医院停留的时间延长,也间接地提示抑郁症降低了躯体功能。
6、 增加功能残疾 功能残疾是指因躯体或精神问题而致每日活动的困难。抑郁症引起的功能残疾与慢性躯体疾病类似,甚至更重。这与精神运动性迟滞减少了躯体运动和社交活动有关。
7、 增加死亡率 抑郁症一方面降低免疫功能,降低躯体功能,恶化躯体疾病,从而增加死亡危险性;另一方面通过吸烟、酗酒、久坐和不健康进食行为,间接增加死亡危险性。有证据表明,重性抑郁症与死亡危险性增加有明确关联,而轻性抑郁症或阈下抑郁症与死亡危险性增加无明确关联。
五 躯体治疗
1、 总体考虑 老年人使用2种以上药物的频度比年轻人高3倍,故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老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敏感性比年轻人为高。经济不足也往往成为老年人系统治疗的障碍,一些老年抑郁症病人即使服抗抑郁药,也有1/3~2/3剂量不足。当然,老人抗抑郁药使用应起始量低,增量慢,治疗量小;老人的肝、肾功能减退,降低了药物的代谢和清除,故用量宜小。老年抑郁症的治疗目标是缓解(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疗后值≤7分),而不仅是有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50%)。如果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老年抑郁症会变成慢性抑郁症或反复发作性抑郁症,预后差的原因有躯体症状、认知障碍和共患内科疾病。
2、药物的选择
三环抗抑郁药对老年抑郁症效果好,但是不良反应大,尤其心脏危险性大,不建议使用。 文拉法辛起效快,缓解率高,还能改善老年抑郁症的认知功能,可以作为晚发性抑郁症(≥60岁首次发作)的一线治疗,主要担心是血压增高。米氮平能够改善睡眠、食欲和焦虑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