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家的熊孩子之二
同事捏着一卷纸,冲我抖抖:你家以前也发生过这事吧?
葛老师莫名其妙:什么鬼?
我家女儿考试不及格,竟然冒充家长签名,你看看!
哈哈哈,我们办公室集体发出了杠铃般的笑声。
“这不是疫情之后第一次考试吗,就考这么个成绩,不敢拿回家。”同事对前因后果进行了分析。说说看,作为心理咨询师,你怎么处理这件事?葛老师对同事家的熊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对心理咨询师怎么应付自家熊孩子更有兴趣。
“当然要说她了。”
你怎么说的?
“首先要说,这么做肯定不对。然后我还问了她,竟然想到这个办法,不过呢,为什么写爸爸名字,而不是我的?”
葛老师笑出鹅叫:好佩服你,系统观掌握得太好了,你这系统式寻找差异,太牛了!
同事又好气又好笑:“你猜她怎么说,她说因为你的字太丑了!她竟然还嫌弃我的字?!”
我们再一次不厚道地笑了,办公室欢乐到巅峰。
不得不说,自家熊孩子花式作妖,是我们办公室的快乐源泉。
办公室有九位心理咨询师,工作闲暇的消遣之一,就是吐槽或者听同事吐槽自家熊孩子,连楼上的医生、护士们,都加入了我们的队伍。
心理咨询师自家熊孩子闹腾起来,和我们临床接待的小患者不相上下:厌学逃学、不写作业、离家出走、涂改试卷、顶撞父母、欺负二娃等等。
心理咨询师老母亲对自家娃的花式作妖,内心感觉比较复杂,但是咨询师同事们的花样解读,别具一格,为老母亲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支持。
举例如下:
1、我儿子昨晚不写作业,偷玩手机,结果今早五点半起来写作业,真是被他气死!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1:那你家儿子真的好棒啊,他蛮有责任感的,还是知道作业要完成,这点要表扬!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2:偷玩手机,说明人家也怕让你生气,不给你知道,孩子还知道心疼你!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3:五点半起来写作业啊,他是自己起来的吗,都不用你喊啊,真的好有毅力好有自制力哦!
2、我儿子作业没写,回来就看电视,我看他马上期末考试了,急死了,他说你就见不得我玩,我也不知道怎么讲他才好。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1:你儿子还挺了解你的心思嘛,你家娃心理学无师自通啊!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2:你觉得讲不过儿子,说明你家孩子长大了,再不能用小宝宝的方式对他了。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3:回来就看电视,说明他知道调节情绪,考前焦虑知道自己缓解,挺好的。
3、女儿考试不及格,冒充家长签字,我都被她气死了。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1:她竟然能想到这个好办法!既不刺激家长,又能敷衍老师,说明你家娃有弹性,适合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2:她是在乎你的的情绪,害怕你不开心,虽然怕你惩罚她,但也不想让你担心她。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3:她学得像吗?哦,是蒙着纸描红的啊,好聪明的办法!
4、我家孩子老是顶嘴,说他什么,他都回嘴,跟你对着干。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1: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他长大了。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2:你家孩子需要赢的感觉,让他赢吧,他赢了就不会跟你争了。
心理咨询师的花样解读3:都能跟你斗嘴了啊,说明你家娃口才不错,你作为心理咨询师都讲不过他,你家娃可以啊!
总之,无论心理咨询师老母亲吐槽的熊孩子是如何的无法无天,同事们都会迅速找到孩子的优点,迅速反馈给老母亲。
而心理咨询师老母亲呢,通常是在家憋气,到办公室吐槽,再被同事们各种点评,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葛老师特意采访了这些老母亲,她们的回答是:“开心!我吐槽的时候非常爽,反正你们肯定会听我说的,我也解气,更开心!”
那我们常常哄堂大笑,然后各种“不靠谱”解读,身为老母亲,你当时怎么感觉的,怎么想的?
“还是开心!你们给我的是新思路,我可以不要像之前那样,只有一个方向去解读孩子的逆反行为,多个角度去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就没那么生气了。”
“不那么生气的好处是,不会看到孩子那个鬼样子就发火,我不发火,能够忍住,就发现忍着忍着,熊孩子就不怎么作妖了,可以好像他也需要一个发泄途径,看我没什么反应,估计他也无聊吧,懒得再作了。”
让我们总结一下:
1、父母可以换个角度看熊孩子作妖
世间万事万物,不是只有一个因果,孩子作妖,不一定就是跟父母作对,可能是寻找关注,可能是展现自我能力,也可能仅仅发泄下情绪,还有可能是转移父母关注力,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对于情绪管理和冲动控制的部分(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脑科学研究发现:差不多到30岁,人的大脑前额叶才会发育成熟。
确实,想到熊孩子作妖,可能要作到30岁,父母会不会有种来日方长的崩溃?
没办法,我家王南瓜同学是这样补刀的:
“其实你的道理,还没有我讲的好,你们做父母自己也要成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哼哼,你自己生的孩子,你怨谁?”
心理咨询师老母亲张口结舌……
另外,如果当父母的,自己的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到30岁的水平,很有可能会遇事不冷静,应对青春期孩子挑战的时候,估计会气急攻心、口不择言,结果鸡飞狗跳、两败俱伤。
所以,熊孩子的存在,估计是考验父母也的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水平。
2、父母首先接受自己的局限,才能对孩子网开一面
做心理咨询师的,往往有个特点,或者说是个入行的基本标准: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时刻保持觉知和反思。
反思什么呢,就是要承认:我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定完全正确;事情可能有其他方面,而我没有关注到;事情的解决,不一定只有一个方式;我可能需要改变想法和做法。
心理咨询师老母亲是这样说的:“我儿子玩手机,喊他别玩了,他气哼哼说你们就是见不得我玩,哪怕一会儿!我冷静想想,觉得儿子讲的是对的,他只要没有复习,我确实忍不住有点着急。他没有讲错,我当时忍不住就笑了,也不生气了,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谈学习了。”
“不就是冒充家长签名嘛,我小时候也干过,所以我问她,你怎么想到的。另外,我小时候是怕家长责骂,估计我女儿也怕我唠叨她。”
“他一摸数学书就犯困,考数学就跟上刑一样,想想我自己,背英语也很受罪,不喜欢的学科,确实学起来困难,我小时候读书,也讨厌被逼着做题目。”
“昨天实在忍不住发火,打了她两下,当时我都气疯了,早上喊起床,死活喊不醒,醒了还发脾气,说喊迟了。送她上学忘记带作业本,明明昨晚跟她说好要把东西检查好的,结果路上非要回家拿,我要上班,哪有时间跟她转,她就拼命吵,中午又闹别扭,还偷偷欺负二宝。下午老师电话说她考试又没及格,你说气不气?打过后,看她那个鬼样子,又可怜,我也不该发火打她,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可以忍住,估计我最近情绪确实也不好,要调整一下,你们说怎么可以跟她好好讲?”
对孩子网开一面的好处是,可以理解到孩子,可以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身为心理咨询师的父母坚信:感觉父母跟自己是一伙的,对孩子来说,比一个严苛较真的父母更有帮助。
3、父母情绪稳定,允许并接受熊孩子的挑战
当父母和孩子相处,发现孩子和预期不一样,就感觉失控,很容易焦虑:从一次默写,到升学考试,再到漫漫人生路,仿佛一个不注意,就会错失全盘,失不再来。
其实,焦虑孩子的未来,父母焦虑孩子的未来,背后原因其实是不耐烦。
是一种对自己没有底气的担忧,而自己的无能感觉,悄悄地放到了孩子身上,觉得孩子如果不听老人言,必定吃亏在眼前。
孩子越来越大,父母无法在智力、体力占上风,甚至连情商都余额不足的时候,就会恼羞成怒,顽固地暴力地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
比如,父母会反复念叨孩子:早起没有按规定喝水;挤牙膏没有按顺序;周末起床太迟;吃饭不按时;不吃青菜等等。
王南瓜同学这样定性的:父母但凡说不过孩子,就会耍赖!
这孩子,尽说大实话……熊孩子就是揭穿皇帝新衣服的,我家王南瓜同学果然是专业坑妈。
虽然被无情的一针见血,有时大庭广众之下,还挺没面子的。但是,心理咨询师老母亲不会随意使用父母的特权,惩罚孩子的过错,或者逼迫孩子服从。而是爱坑妈就坑,随时陪练。
小同最近又出幺蛾子,不停反抗妈妈:我妈最讨厌,我上次跟她开玩笑,她就叽里呱啦地骂我,根本开不起玩笑。
熊孩子最可气的是,明明把老母亲气得半死,她却轻描淡写:我是开玩笑。
小同妈妈也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她跟我分享:“我觉得要给她挑战我的机会,让她可以战胜我。虽然我有时忍不住发火,但是事后想想,觉得还是要忍,因为我要给她战胜我的机会和感觉。
因为,熊孩子作妖,是在挑战父母,试探父母的情绪底线。如果父母不幸迅速中招,暴跳如雷,熊孩子可能会责怪你开不起玩笑,也可能走两个极端:
一是被父母的恶劣情绪击溃,认同自己确实很坏,可能会内心攻击自己,感觉内疚,甚至郁郁寡欢,情绪消沉;
另一个是继续挑战父母的底线,寻求关注,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挑战你,让你不胜其烦。”
因此,停息亲子战火的最有效方式是,父母不要上纲上线;父母可以接纳自己的愤怒,原谅自己偶尔失误。 无论如何,做个60分的父母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