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专家视角>科普健教

高三学生家长如何做好陪伴考生的心理建设

发布时间:2020-04-19   作者:心理干预中心副主任 葛毅   来源:   点击数:91356

       如果说小学生是“神兽”,那么高三学生差不多是“怪兽”。

      很多家长感觉伴读如伴虎,如履薄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父母说不得讲不得,就怕哪天一句话不对付,孩子会撂挑子、甩脸子,反而骑虎难下。不少家长感叹:高考哪里是考孩子,分明是家长难为!

      2020届的高三家长更是有苦难言,好端端的考前冲刺,却因为疫情居家,复习变自修,高考时间多年来首次延迟,多了一个月准备,可是也意味着考生和家长需要多煎熬一段时间。

      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如何顺利度过这考前时光呢?

      家长在学业上虽然无法辅导,心理上却可以帮到孩子,听心理学家跟您说。

      那么作为家长平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

      父母的过度在意,只会拽住孩子离家的脚步。 适度的压力,可以促进人类进步,如果父母方面过度期待,把自己或者全家的幸福都寄托在孩子考学上,有的孩子甚至会感觉考不好对不起人,考不好罪恶深重等极端想法,那么,这就是过度的压力了;另外,如果考大学是因为家庭的压力,变成不得不为的事情,那么,就要小心孩子内心的不平衡:我的努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你们该死的虚荣和担忧学习。孩子和父母之间可能会形成一种奇怪的角力,当孩子忙于和父母冲突,其实是拉低了自己前进的方向,阻碍了前进的脚步。父母的情绪摇摆,是在牵动孩子敏感的神经。如果父母不能平常心对待成绩,孩子会压力山大。而父母纠结孩子的成绩,很多时候除了担忧孩子未来,也有他们自己的情绪苦恼,做父母的,希望孩子过得好,却很难意识到,孩子往往更在意父母。婚姻不快乐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更担忧家庭的生活和情绪状态。孩子在意父母,这是因为孩子无论多大,都需要家庭的安全感,另外,孩子也希望父母开心幸福,否则孩子很难放心离家去发展自己。

      在心理层面上,需要怎样帮助孩子? 

      第一,理清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关心孩子,学习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慢慢抽离,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第二,整理自己的婚姻,尝试和爱人换个方式相处,调整自己的期待,获得伴侣和家人的支持;第三,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开发新的生活乐趣,学习把生活的焦点放到自己身上, 调整好的心态开展自己的生活。



下一篇:从红楼梦宝钗选妃看ICD-10关于复发性躁狂的诊断归属     上一篇:锂的前世与今生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