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综合征
医生,我本来就心情不好,没精打采,心烦意乱,不想回家,又到春节了,我觉得这种状况加重了,看到别人欢天喜地过年,我反而充满了烦恼和怒火,收入低,没有对象,回家还要被很多人问,觉得生活本来就不怎么样,还总是被逼着过年,有人说我这是患上了“春节综合征”,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点评:
你好,看得出你对自己的状态感觉苦恼,春节的临近加重了对自己的不满意,这未必说明你就患上了所谓的“春节综合征”,首先这个所谓的“春节综合征”本来就是人们为了解释某种现象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名词,换句话说,就是文化总是赋予某些事情或状况适当的解释,这样会让我们获得一些确定感,或者掌控感,让我们面对新生事物、突发状况时不必感觉陌生,可以从容面对。另外,春节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效应,春节这个概念包含了很多民族文化赋予的意义,比如说喜庆团圆、和谐美满等等,这些对美好的期待和渴望,已经深深植入到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因此,当每逢佳节的时候,我们可能感觉欢乐祥和,也有可能因为现状不理想,而放大了对当下状态的不满意,从而感觉更加惆怅和苦恼。
从主流的文化价值观来说,收入、对象等问题确实可能影响到幸福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发现,当我们习惯于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时候,总能够轻易找到理由。因为,在哲学意义上来说,好与坏、有和无,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张纸的正反面,你很难说哪一面才是这张纸的本质,因此生活从来说不出什么是真正的成功,什么是真正的意义,你在乎的,意义就是存在的,你没有在意的,那么它的存在对于你来说,并不能构成意义。或者说,快乐、爱、激情和幸福感,都是存在于我们的内心里,通过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再反馈回到我们的内心,让我们产生美好的感觉,并且这些美好的感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身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所构成的独特价值观、道德观,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和评估。你谈到春节让自己更烦恼,是不是也是一种对既有文化、价值观的重新定义呢?
想想看,当被某种文化完全左右的时候,也许某些人会感觉不爽快,可能需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让生活有点意义,从而感觉到自己是真正存在的。换句话说,为了保持行动力和创造的源泉,我们有时候需要保持警觉,以防自己停滞不前,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时刻关注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因此,你说自己“收入低、没有对象”,是不是也是一种对自己的提醒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