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小常识
发布时间:2013-03-25 作者:本站 来源:院感办 点击数:93272
2013年3月24日,是第十八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结核病日的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症状主要表现:咳嗽、咳痰,严重的还会咯血,有的会发热,一般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等现象。其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染,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后可受到结核菌感染。一般来说,一个肺结核病患者可传染15—20个人,目前我国结核病的感染率为44.5%,而受感染后一生中发生结核病的机会约5—15%。感染后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取决于所感染的结核菌毒性的强弱和自身抵抗力的高低。幼儿、青春期青少年、老年人、营养不良者,以及患有尘肺、糖尿病、胃切除术后、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HIV感染等人群,一旦感染结核菌,极易发生结核病。
卫生部门呼吁,凡是连续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丝,应怀疑患肺结核病;与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同事、同学等视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和怀疑得了肺结核的病人应尽快到结合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身体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政府对肺结核病人的检查和抗结核治疗实行免费政策。
三四月份正是肺结核病的高发期,如何做好预防?首先,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如果出生时没有接种卡介苗应及时补种。第二,工作、生活环境应经常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锻炼身体与合理营养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患结核病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