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科普知识>网络课堂

第六十七课 春运途中 谨防旅途性精神病

发布时间:2015-02-27   作者:本站   来源:春运途中 谨防旅途性精神病   点击数:93651

   近年来,在媒体报道中,有关旅途发病的精神疾病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铁路旅客运输高峰期,已发生多起旅客突发性精神病事件,轻者精神恍惚,重者持械行凶,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就在不久前,我院也接诊了一位这样的特殊病人。当天,公安及其家属将其送至我院,据知情者描述,这名30岁的男子从外地打工返家,途中将积攒一年的血汗钱随身携带,并紧紧搂着装钱的包,当车辆停经芜湖站时,该男子突然冲下火车乱跑并呼救。
  
        经过诊疗,最终该男子被诊断为“短暂精神病性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旅途性精神病”。之前据相关部门统计,类似这样的急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发生率为万分之二,超过80%的发病者为男性,最常见的行为是抛撒钱物和自伤自残,严重者有暴力倾向并造成流血事件。人们对“旅途性精神病”的认知并不深入,但是由于患者一般发病地点位于公众场合,所以它的危害性仍然不容小觑。这就需要大家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据我所知,旅途精神病是指一种病前存在明显的综合性应激因素(如精神因素过度疲劳、过分拥挤、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水分缺乏等)在旅行途中(铁路、公路、水路、或空中旅行),急性起病的精神障碍。众所周知,春运高峰期,尤其乘坐火车、客车,车厢往往很拥挤,甚至超载爆满,这种环境造成人们正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很多人睡眠不足、精神疲惫,有时连喝水都很困难。同时,途中的空气也污浊不堪,混合著体味、烟味、食物味等,并夹杂着说话声及火车发出的噪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加上病人本身心情不愉快,比如失恋、离异、家庭不和、钱物被盗或工作不顺心、与人口角等,焦躁的心情难以发泄,很容易突然爆发。由此可见,所谓的“旅途性精神病”是指患者在精神应激、躯体过度疲劳、过度拥挤嘈杂、慢性缺氧、睡眠缺乏、营养过分缺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其精神、身体功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出现精神崩溃、反应失度的急性精神障碍。
   
   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看出,“旅途性精神病”符合短暂精神病性障碍的特点,其表现形式多样。有四类症状群:第一类为地点定向障碍、伤人、人物定向障碍、自我定向障碍、时间定向障碍、无法有效交谈、焦虑;第二类是眼神迷茫、无目的行为、其他妄想、幻嗅、毁物;第三类是被害妄想、恐怖、跳车、幻听、胡言乱语、错觉、遗忘、痴笑、理解困难、言语零乱;第四类是关系妄想、哭泣、幻视、幻味、忧郁。从临床分型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以意识障碍为主,一类以思维障碍及行为障碍等为主。判断患者是否患上“旅途精神病”,要看其是否出现了典型症状,通常来说,起初患者会出现心烦意乱、憋闷气短、不舒畅、发脾气、大声叫喊,继而出现紧张感、窒息感、恐惧感、呼吸加快、心跳加快、全身发麻等,然后意识障碍,茫然,定向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下降,此时可能出现一些幼稚退缩的行为,最多见的有:被害妄想,如认为有人在追杀自己,有人要害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反击“加害自己的人”,比如打对方、用刀捅对方,也可能会“逃跑”,比如跳车、在车厢乱跑,也可能寻求“帮助”,比如报警等;也会出现行为紊乱,乱扔东西,乱拿别人东西,行为无目的性,自言自语,披头散发,伤害自己等。所以说,病人一旦发病,轻则幻觉、妄想,重则可能杀人行凶或跳车自杀等,影响其他旅客安全,需要引起警惕。

   而在业内有关“旅途性精神病”的发病规律及群体研究中,也得出以下结论:①旅途精神病患者多数为初次乘车旅行、文化程度低、以农民及打工者居多,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乘车时间长,连续不眠时间长。②由于列车超员严重,患者所处车厢内CO2浓度高,大部分患者在硬座车厢无座位,他们或站立或困于一隅,身体活动受限,势必极度疲劳。③患者长时间持续无进食或很少,车厢内供水次数少则更加重饮水量的减少,在上述状况下,患者身体内环境失代偿,出现生理指标的异常(如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钾、红细胞压积等)。④患者具有内向或偏执的性格,表现为沉默、孤僻、悲观,对他人有敌意等,具有一定的易感心理素质。⑤患者往往在上车前就具有前途未卜、焦虑不安的心境,大多是首次出门,随身携带有来之不易的创业本钱,处于陌生的车厢内,缺乏人际交流。⑥旅途精神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地理和时间分布规律:地理环境以从内地至乌鲁木齐的兰新线一段最多,这一段处于千里茫茫戈壁,人烟树木罕见,属于干燥的高原气候;时间方面以1月至3月春运高峰期间最多。
 
    治疗此类精神疾病,一般采用心理疏导与药物同时进行: ①对主动向乘务员反映有头昏、紧张、不安等表现的旅客,除耐心安慰外,改善患者所处旅行环境或条件,使其充分休息,同时可给予少量地西泮口服,注意观察,专人监护。②当患者意识障碍较轻,无冲动或兴奋紊乱时,可给少量氟哌啶醇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口服,同时加强监护。③当患者出现恐怖性幻觉、错觉,或有被害妄想时,须注射地西泮剂,年老体弱者减量。病情不见好转的,可肌肉注射氟哌啶醇,合并东莨菪碱,症状缓解后改用口服片剂。由于这类患者易出现自杀、自残和伤人行为,为此必须进行隔离保护,必要时就近停止旅行,并护送至专科医院治疗。
 
   虽然“旅途性精神病”仅为个例,但仍然可以进行早期预防,一旦出现心烦不适、胸口憋闷、呼吸加快,应立即到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每隔一两个小时活动活动,停车时下车活动,以减轻旅途带来的心理疲劳。旅客在出行期间要保持良好心态,尤其是遇到困难时,一定要保持稳定乐观情绪。此外,长途旅行时最好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大量现金,以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果经过自我调节仍不见好转,并有加重趋势,应就近停止旅行,并尽早到医院就诊。

主治医师   张恩


下一篇:第六十八课 产后抑郁知多少     上一篇:第六十六课 谈谈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症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