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最新新闻

家属心声— 从阴霾到阳光:感谢儿童青少年科的温暖守护

发布时间:2025-07-03   作者:黄焱 吴冬冬文/摄   来源:宣教科、儿童青少年科   点击数:125

      我们家孩子是从2023年,刚上初一那会儿,开始有点不对劲的,会觉得不开心。我们以为小孩子刚进新环境,学业压力也大了,有点情绪也正常,过阵子就好了。现在想想,真是太大意了,那可能就是第一次微弱的警报啊。
      到了2024年下半年,孩子的情况明显加重了,整天都蔫蔫的,脸上没个笑的模样,问他什么都不想做,就是觉得累,特别容易累。人也变得特别敏感,一点小事儿就能掉眼泪,看着让人心疼。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有点动静就醒,还总做噩梦,睡不踏实。我们这才真正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不开心”了。2025年开学,情况还是不见好。到后来,根本没法正常上学了,一去学校,没过两天准“感冒”,发烧咳嗽浑身没力气,只好请假回家。回家待上两三天,不用吃药,这些“感冒”症状就自己消了,人看着也精神点儿,也到外面专科医院去看了,没发现什么问题。断断续续请假,学业彻底耽误了,我们心里也像堵了块大石头,又着急又茫然,完全摸不着头脑。
      直到住院前孩子要面临一场重要的考试。考前一天晚上,他整个人紧张得坐立不安,全身发抖,甚至连走路都受到影响。那场面,真的把我们吓坏了!
      我们是外省人,从网上了解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芜湖医院(华人策略celue)是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在华人策略celue出诊,设有“开放式管理”的儿童青少年科病房,拥有着专业的儿童青少年诊疗团队,所以就慕名前来就诊。
      这里住院环境特别温暖。专家团队们的细心,真的让我们想落泪。 不是匆匆问几句就开药,而是围坐在一起,像梳理一团缠绕了太久的乱麻。问诊特别详细和深入。从他小时候是什么性格、怎么长大的,到我们家里的氛围、我们怎么相处,再到他是从哪一天开始不对劲的、具体有哪些变化、有什么诱因……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有些问题,甚至是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点,被他们敏锐地捕捉到、问出来。那种感觉,就像终于有人愿意,也有能力,把我们这些年积压的困惑、焦虑和无助,一层层剥开,摊在阳光下仔细审视。他们告诉我们,光靠药物是不够的。心理治疗是关键,会有专业的老师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跟那些汹涌的“坏情绪”对话、共处,而不是被它们淹没。而且病房里安排了团体治疗——让一群有相似经历的孩子聚在一起,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接受团体心理治疗,也是促进孩子社交能力的很好的机会。对我们这些常常手足无措的家长,在每周的“家庭课堂”中都能学习各种教养技巧,沟通策略以及心理调适的各种方法。 这些课堂,像及时雨,浇灌着我们这些干涸又迷茫的父母心田。
      经过一段时间专业的治疗,孩子的变化很大,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与我们的沟通也更好了,那些紧张不安、发抖的状况基本上都没有了,我们家长也跟随着孩子成长了一大步。
      非常感谢儿童青少年科医疗团队的专业、耐心和人文关怀,同时,也希望社会更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希望更多家庭能像我们一样,在科学的诊疗和温暖的陪伴中走出阴霾。

7.3儿少科双主任查房.jpg


下一篇:情系“七一”送关怀--我院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上一篇: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奋力谱写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新篇章——我院举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