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情绪风暴——16岁少年在我院儿童青少年科重拾心灵平稳之路
近日,我院儿童青少年科(十二病区)成功治愈一名16岁心境障碍患者。此次诊疗通过精准评估、阶梯化干预与全病程管理,为青少年情绪障碍治疗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
回溯病程,患者自初一(约四年前)起出现持续性情绪异常:不仅深陷低落情绪、丧失生活兴趣、回避社交,还饱受入睡困难与自我否定的折磨。随着症状加剧,其情绪波动愈发剧烈,常因琐事暴怒,与家人频繁冲突,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多次出现冲动性自伤行为,最终被迫中断学业。尽管此前辗转多地治疗,始终未能取得理想疗效。今年3月,患者因在当地住院期间出现兴奋冲动症状,不得不住入封闭式病房。心急如焚的家长听闻我院作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设有儿童青少年科病房,拥有专业的儿童青少年诊疗团队,遂慕名前来求诊。
入院后,儿童青少年科专家团队展开全面评估,从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到疾病演变轨迹逐一剖析,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治疗初期,采用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迅速缓解自杀倾向与重度抑郁状态;同步依据药物浓度监测与病情变化,动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物理治疗层面,整合脑电生物反馈、脑循环治疗及放松训练,多维度调节神经功能。同时,通过个体心理治疗帮助患者重塑认知,掌握情绪管理与沟通技巧;丰富的团体治疗为其搭建社交实践平台,逐步修复社交能力。尤为关键的是,每周开展家庭治疗,引导患者与家长共同参与,深入剖析家庭互动模式,纠正不当教养方式,筑牢家庭支持体系。
经过8周系统治疗,患者情绪回归平稳,自伤行为彻底消除,成功走出“情绪风暴”。出院前,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包含作息规划、运动安排、定期随访及持续心理干预的全周期康复方案。患者家长对治疗效果深表感激,对科室团队的专业与人文关怀给予高度评价。
专家提醒,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治疗需兼顾精准诊断与综合干预。鉴于青少年特殊的身心发育特点,常伴随注意力缺陷、社交障碍等共病问题,诊疗过程中需全面了解成长背景与家庭环境,同步优化家庭支持系统,方能助力青少年真正实现从“病愈”到“心愈”,顺利回归校园与生活。
